从最高点时的每吨60万元到最新20万元出头,价格一路“狂飙”的碳酸锂逐步走下“神坛”。
4月10日 据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,电池级碳酸锂下跌5000元/吨,均价报21万元/吨,创近一年新低,今年年内,碳酸锂价格累计跌幅已近60%。
碳酸锂价格似乎并未“跌到头”,有市场人士直言,目前下游情绪并不乐观,碳酸锂仍有跌价空间。碳酸锂价格俯冲20万元/吨,让此前大量囤货未能及时出手、或者高位买矿的企业日子十分难熬。
告别“暴利时代”!
据盖世汽车统计了的国内21家锂矿厂商2022年财报业绩显示。2022年,国内锂矿厂商预计最高净利润累计1371.7亿元,预计最低净利润累计1256.9亿元。其中天齐锂业总收入404.49亿元,同比增加427.82%,净利润241.25亿元,同比增长1060.47%,毛利率更是高达85.85%。另一大锂业巨头赣锋锂业实现营业收入418.23亿元,同比增长274.68%,净利润205.04亿元,同比增长292.16%,同样不遑多让。
锂业双雄取得如此傲人成绩,当然离不开锂价格的上涨红利。
据了解,目前国内盐湖加上拥有自有矿的碳酸锂产量约30万吨/年,约占去年总产量的一半,这部分属于低成本,只有3-6万元/吨的水平;近期将新上的一些锂盐项目,这部分项目初期成本约在16-20万元/吨,这部分产能虽大,但产能爬坡需要时间,今年有效产量最多只占供应量的1/10;头部企业在海外的权益矿,碳酸锂的成本约在25万元之间,这部分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/3,是碳酸锂价格的主要支撑所在。剩下还有近10万吨碳酸锂属于是需要从市场上外购锂矿的产量,其中一部分企业已处于亏损状态。
面对跌跌不休的锂价,近期有消息称,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等国内主要锂生产商将碳酸锂的底价定在25万元/吨左右,试图“挺价”,显然,上游资源企业有点着急了。
价格回归理性,优胜劣汰,行业洗牌已不可避免!一些实力不足以及只谋求赚快钱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。在经历了产能调整和市场格局重塑后,锂电全产业链将迈向新的平衡,并孕育出新的增长点。
但风云际会,可控的价格体系如何建立?中国企业如何突出重围?中国又如何自立自强?值得所有人的深思!
根据《2022年中国锂产业报告白皮书》以及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,2022年,我国从国外进口锂辉石精矿约284万吨,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、巴西、津巴布韦、加拿大等国,同比增长约42%,目前我国锂行业原料对外依存度高达55%。加快国内资源开发,建立国内、国际双循环体系,必须加快步伐!
除此之外,可控的价格体系,也就是话语权,也是国内相关企业必须重视和争取的重要权力。此前,锂价主要由少数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长期合同来确定,不需要中间商。但随着需求与价格激增,越来越多的下游厂商开始向上游确保供应,锂的交易方式也被撼动。锂的定价权争夺将愈演愈烈。
完善我国新能源产业链,政府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产业健康发展,企业要积极布局、突破技术壁垒,高质量发展,相信我国自主建立的锂电全产业链优势基础,畅通锂电产业国内大循环,避免价格大起大落。
[转载需保留出处 – 长江有色网]
免责声明:矿金网公布的数据、图文部分来自于网络,本网站编辑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,转载目的仅供学习研究之用,不用作于商业用途。页面所载数据、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,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,不构成投资建议,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矿金网转载公布的数据、文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之,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。